正文

防溺水,这些安全知识一定要牢记!

 防溺水是我们时刻要警惕的头等大事,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

   为加强安全教育,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防溺水安全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牢记防溺水措施

防溺水七不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大人带领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陌生水域游泳

6.不准到湖泊、水库、堰塘玩耍

7.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三要

1.要在大人带领下游泳

2.要到正规游泳场所游泳

3.遇到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喊,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2.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3.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4.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5.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6.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7.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8.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

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

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1.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 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 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 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 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溺水自救方法

保持镇定

   不要惊慌失措而手脚乱蹬拼命挣扎,

会使身体下沉更快,迅速引起窒息。

仰泳露鼻

   仰泳露鼻,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体位,

使口鼻露出水面,有节奏、缓缓地一洗一呼。

深吸浅呼

   呼吸时吸气要深,呼气要浅。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重。

溺水高发区

   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

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1.野外水域的水底状况异常复杂,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缠住人的脚!

2.江河岸边有一些延伸、缓冲区域,孩子到此玩耍游泳时,容易滑倒深水区。

3.野外水域的水库、河道底泥松软,人容易陷入泥沼而无法动弹。

4.野外水域水体表面看似平缓或禁止,水下却暗藏旋涡,很容易把人冲走。

家校共育加强安全意识

   由于孩子防范意识较弱,极易造成溺水事故。

学校做好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请家长们提升安全意识,

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监护,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

经常对孩子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

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生命安全,

确保溺水事故零发生